close

心中的問號

每天固定的晨讀時間,已成為自己和服務的學校,任教的班級孩子,沉澱心靈最佳的時刻。因為自己愛閱讀,所以深深感受到閱讀的力量。不論透過身教示範,或言語上的意念傳達,總能在早上寧靜閱讀時間,我和班上孩子達到最佳的默契。但是一直心中存疑著:「晨讀十分鐘也好,寧靜閱讀二十分鐘也罷,我已在自己任教的班級和服務學校,推行無數年。什麼時候來個MSSR這樣的名稱?這和自身對推動閱讀的認知與概念,是否有執行上的落差?」這是我進入中大修習MSSR課程,最想了解的問題。

 

遇見MSSR 

M(Modeled ) S(Sustained)  S(Silent) R(Reading)

身教的〈M〉:老師在教室前面,陪著學生一起閱讀

持續的〈S〉:閱讀必須每天不中斷的進行

安靜的〈S〉:閱讀的環境安靜無聲

閱  讀〈R〉: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書籍閱讀

如果你不是一個習慣閱讀的老師,你會很難要求你的學生習慣閱讀;如果你不是一位願意接受新知,明白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,真心認同閱讀的重要性,課業學習成績分數不是唯一……,你很難要求任教班級的孩子,願意在晨光時間,將喜愛的、將感興趣的書籍捧在手心,細心咀嚼,玩味其中的樂趣。也許你可以讓學生寫很多的閱讀心得,你也可以很專業的、習慣的給予一些眉批和講論,然後蓋上幾個獎勵章戳,交代了我已完成閱讀作業批改的工作。只是有些時候,很多話自己寫了,也說服不了自己,自己也不是真正相信或身體力行。以至於學生寫了很多閱讀心得,卻得不到打從心坎的真正感動。學生看老師的回饋也沒什麼感覺,大家都只是在做一件必須要做的事而已,一件因為應付而敷衍完成的事罷了!

領著任教的班級近兩年,當然深耕閱讀向來是我的班級經營第一要務。即便身教式的、持續性的寧靜閱讀,在我的班上,不僅是每天的二十分鐘,甚至到達四十分鐘了。也就是孩子進到教室,處理好瑣碎事務簿本繳交後,都能自動到書櫃取書進行自我閱讀。長時間的閱讀氛圍醞釀,不干擾已在閱讀的同學,即便有時思緒短暫停格,但終究不會讓思維放空太久。不經意的瞥見孩子沉浸閱讀書海裡,時而蹙緊眉頭,時而抿嘴而笑。視線與文字游移之際,孩子專注力的提升,讓我看到更多閱讀的影響力與感動!

 

MSSR停看聽

一直堅持:「MSSR不該是件活動,而是應有的作為。」但在幾次課程學習下來,總發現有些老師會將此課程視為「活動」。我擔心的是,如果將本質視為「活動」,它會不會有「期程」?會不會因人事的異動,而更變了做法?如果未來沒有這樣的課程宣導,MSSR會不會走入歷史?

    他校老師的經驗分享,提出推動MSSR課程的困難與盲點,其中不難發現可以歸納為兩大面向:校長領導閱讀的認同度、教師推展閱讀的熱情。

寧靜閱讀要不要有固定的時間?以多長時間為宜?行政相關單位在班級閱讀時間,是否減少教師不必要的外務,以免造成閱讀情境的干預?當班級閱讀的圖書建置量不夠時,校方能否有效提供多元的書籍,填充孩子的閱讀滿足與偏好?

寧靜閱讀時間,教師能否以身作則,撇開班級瑣碎事務的處理,陪伴孩子進行閱讀。做閱讀最佳的推手,爾後和孩子談起閱讀會更具說服力。回家作業是否能如期完成?聯絡簿可否順利填寫完畢?孩子的常規訓練與要求,非得要在這個時候耳提面命,再三叮嚀嗎?會不會允許時間的留白,轉換個心情,以咀嚼文字更替字詞義的解析與剝離,我們和孩子的距離會更接近,彼此之間的對話,會有更多共通的語彙。當然,要提班級經營與常規訓練,這時候絕非難事,甚至一切盡在不言中呢!

「技巧可以複製,熱忱才是永遠」。閱讀這件事,攸關每個人對閱讀的共識。在大崙推動閱讀很開心的前提,校長也投入閱讀的領導;除了積極爭取資源,挹注更多的軟硬體支援,教師願意付出心力,學生獲得更大的學習助力。無怪乎,MSSR在大崙可以行之有年,甚至孩子可以大聲說:「就是『愛』閱讀!」

 

◎寫在最後

一直以來,由於「課程等於能力」的邏輯根深蒂固,在回應社會期望的壓力下,教師即使增加學生上課的時數,也在所不惜。然而真正的閱讀,具有全面性和統整性,不該只是對字詞的理解,或是文句篇章支離破碎的解讀。培養閱讀力,要的是長線思維而非短線操作。閱讀既是一種咀嚼文字的過程,那麼便與我們的思考力、想像力,以及組織力息息相關。透過廣泛且經常性的閱讀,即可以增進語文的組織力與表達力。

帶領孩子接觸書、喜歡書,進而閱讀書、並能持續保有「悅」讀的初心,向來是我的堅持與努力方向。對於視書為「懼物」的孩子,對於班上理解文字有障礙孩子,我更希望製作書的效果,可以帶領他們「越」讀。越過書籍的限制,讓書和自身少了些距離,讓書可以在自己的手中玩出巧妙與創意,也許可以藉此減少他們對書的恐懼和抗拒!

前陣子發下兒童節禮物,我繼續成了推動閱讀的嚮導,將書目放置陳列架時,孩子的驚呼與即刻反應,讓我心頭暖暖的……。靜下心來的閱讀,主動播放音樂來聆聽,看到有趣的畫面與情節,輕聲討論與展開笑靨,一本書在晨讀時間彈指縫間流逝。但是這樣的閱讀擔心只是輕描淡寫,沒有留下一些的感覺;憂慮未處理文本背後的思維,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意義。因此運用了預測和連結策略,希望給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間。我更深深知道,只有當孩子具備了「準備」的閱讀能力,才能「找到」閱讀的答案與渴望;當文字結合了「美」的感動與創意,閱讀的芳香,自然隨處飄送而飛揚……。

 

本文轉載自~遇見大崙 MSSR(大崙國小   邱素青老師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温在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